止语

自言自语的自留地

Ethan/:

二刷之后终于闲下心来写影评了…
老炮儿,用北京话讲,就是混混、流氓。全片以六爷为第一主人公,塑造了一个平凡的讲义气的但又透着痞气的小人物形象。电影一开始就用多处细节体现这个小人物的传统守旧,扒手偷了钱包拿了钱要把钱包还回去,外地人问路要先问好等等,这是写六爷是如何如何的念着老规矩的人。小学生都知道,对比突出表达感情更强烈。于是,对比接着来了。晓波被绑,室友无动于衷;有人要跳楼,更多人选择围观挑衅而不是好言劝之;六爷想借钱,以前的兄弟一个个变得畏手畏脚虚假无比……这种种都反映了我们现今社会的一大问题——社会经济水平在进步,可是人情味儿却淡了,老规矩没人记得了。这也是我们一直忽视却十分致命的问题,对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更倾向传统文化,《老规矩》《来自灵魂深处的热爱》等等,就是逼着人们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,不过文化一旦与分数名利挂钩,效果也就可想而知。那么,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老规矩被逐渐淡忘了呢?仅仅是物欲名利吗?我想,不是的。在你看到有人躺在路边需要帮助时,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:他跟我没关系,我还是不要管闲事了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也许就是因为你的这一念之差,一条生命可能就会这么消失。当然,你会说万一是碰瓷儿的讹上我怎么办?影片中六爷给了我们答案:我也不管你真的假的,真的就当我积了一个福报,假的六哥我也认。诚然,会有一部分碰瓷人士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来敲诈骗人,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。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,帮不帮,救不救,只在一念之间。
片中的父子情也是一条重要的线索。晓波与六爷父子不合,晓波甚至半年外出不曾打个电话回家,遇上了麻烦也不会找父亲求救。但是当看到阿彪对六爷动手的时候,晓波也会想着要去帮忙。这其实是很多年轻人的心理,这是我爸爸,我怎么跟他冷战打架都没关系,但是别人不行。然而,现实中家长的想法跟孩子往往不同,他们会想,别人怎么冲撞我都没事,但是我的孩子对我必须要尊敬。影片进行到后期,一场晓波和六爷喝酒和解的戏。孩子对父亲有恨,父亲对儿子有愧,但是毕竟血浓于水,只要彼此敞开心扉,坦诚相见,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。就在晓波跟六爷冰释前嫌,终于要好好过日子时,一张对账单惹的祸将全片推向了高潮。晓波被打昏迷,六爷答应约架。
约架的当天早上,六爷在浓雾中出门了,给二爷点了烟,把保险单留给话匣子,六爷骑着他那辆老式自行车走上了约架之路。鸵鸟的出逃是一个铺垫,它象征着不服于现今沉重生活与对全新的自由的生活的追求。它似乎点燃了六爷心中休息了许久的当年的热血。茬架的失败是意料之中的,全片既然围绕一个情字,自然要在结尾有一个收束,那些老弟兄们全都来帮六爷,在六爷倒下的身后,是一个个虽不年轻却依然热血沸腾的身影被重新唤起。
鲁迅写文章虽然笔笔见血,但他也喜欢给人留以希望,就像他在《故乡》中写到: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有了路。《老炮儿》在结尾也给了我们一个希望:虽然六爷倒下了,但被他唤起的一个个充满热血的灵魂站了起来,并且永远不会倒下。
于我个人来说,《老炮儿》是近几年中国电影中不可多得的精品。剧本好,演员好,团队好。虽然情节上有部分bug略显生硬,但它主题明确,条理清晰,感人至深。北京人的特点是热情好客,可是随着时代变迁,高楼大厦平地而起,科技飞速发展,人心之间也被隔了一层厚厚的障壁。四九城还是那个四九城,依旧夜夜笙歌,繁花似锦,可四九城好像也不是那个四九城了,人们不会见了面张嘴就来“吃了么”而是机械式的冰冷问好。这是每个北京人每天都在经历却也无法改变的悲哀,但是,希望总是会有的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,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点什么不一样,假以时日,我们的北京一定会变回原来那样可爱生动甚至更好。
所以,明天早上当你出门上班时,遇到对门的邻居,发自内心的问一句“吃了么”,好吗?
[ 最近是被写议论文毒害的吗都成套路了2333 ]
写于2016.1.20

评论

热度(3)